首页 >> 背阴草

省植保总站发布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檵木属

时间:2022/08/12 09:59:08 编辑:

省植保总站发布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

日前,安徽省植保总站邀请安徽农业大学、省气象局等有关专家,并组织部分市、县(市、区)植保站技术人员召开了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会商会。与会人员根据小麦长势、菌源基数,结合气象预报等因素,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、防治技术意见等进行分析会商。现将会商结果发布如下,供各地参考。

一、发生趋势:预计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中、迟播小麦大发生,早播小麦偏重发生;淮北中北部麦区偏重发生。全省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。

二、预报依据

1.田间菌源总量高。近期各地调查,水稻产区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一般为7.1%-35.0%,比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12.1%-60.0%,枝带菌率一般为1.0%-5.5%,比重发的近3年同期均值偏低13.0%-53.7%,其中桐城市、来安县、宿松县、贵池区、长丰县、怀宁县、南谯区、望江县、绩溪县、潘集区、凤台县、太湖县等地枝带菌率分别为13.6%、10.8%、7.5%、6.5%、5.5%、5.3%、4.8%、3.3%、3.1%、3.1%、2.9%、2.1%,数量较高。虽然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多数地区较重发的近3年同期偏低,但由于免耕、空白田和秸秆还田面积扩大,环境菌源总量高,满足赤霉病大流行条件。近年来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率高,田间菌源广泛存在,侵染几率加大。3月26日贵池区早播小麦上已见病穗。

2.气象条件十分有利赤霉病大发生。据省气象部门预报,4月全省降水偏多,其中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偏多2成以上,全省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,但起伏较大。主要三次较为明显降水过程,分别为2-3日、15-18日、24-27日。后两次降水过程分别对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麦区中、迟播小麦和沿淮、淮北麦区赤霉病流行十分有利。

3.寄主条件有利赤霉病菌侵染为害。沿淮、淮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烟农19、济麦22、淮麦22、烟农5158等不抗赤霉病,江淮中南部及以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扬麦、宁麦系列对赤霉病抗性不强。加之小麦偏施氮肥现象普遍,特别是小麦播量大,群体密度高,田间郁闭,有利赤霉病菌侵染为害。

4.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抽穗开花期吻合度高。各地调查,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11.1-36.7,沿淮地区在10以下,预计赤霉病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分别在4月10-20日和4月25日前后,与当地主播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。

5.根据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平台,运用气象相似年等预测方法分析,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气象条件与大发生的2015年相似。

三、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意见

防治任务: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预计沿淮及其以南中、迟播小麦大发生,早播小麦偏重发生;淮北中北部偏重发生。全省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,预计需防面积约5200万亩次。

防治策略:在做好清沟沥水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,抓住小麦关键生育期,适时开展药剂防治。

防治技术措施

1.防治适期与次数: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(见花打药)开展首次预防。沿淮及以南麦区开展两次防治,即在第一次防治一周后,开展第二次防治;淮北中北部麦区在抽穗扬花期如遇多阴雨天气,需在第一次防治后及时进行补治。

2.防治药剂:选择内吸性强、持效性长且兼治后期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农药。可亩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·戊唑醇40-60克,或戊唑·咪鲜胺10-15克,或咪锰·多菌灵40-50克,或苯甲·多抗3克,或烯肟·多菌灵13-27克,或多菌灵·三唑酮40-60克,或戊唑·多菌灵22-30克,或戊唑醇·福美双18-27克,或氰烯菌酯37.5-50克,对水喷雾预防。在化学用药防治时可辅助使用植物调节免疫剂和减量增效助剂。如低聚糖素、氨基寡糖素、芸苔素内酯、激健等,调节小麦生长,提高小麦免疫力,增强抗病性,减少化学农药用量。

3.防治方法:要突出把好施药技术关。施药时要用足药量,对足水量,注意农药交替使用。二次用药要选用内吸性和治疗作用好的药剂,注意兼治锈病、白粉病等叶部病害。

( 来源:安徽日报农村版 )

济南癌症医院

肱骨内髁骨折吃什么好如何预防

膜性肾小球肾炎早期症状怎么检查出来

嘉兴治疗妇科疾病哪家好

引起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的原因有哪些

相关资讯